寒夜驟臨水管險情,七旬獨居老人束手無策。一通跨越十年的求助電話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緊急馳援,一次細致入微的暖心守護——在雁石發運站,“雷鋒小站”以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守護,將敬老初心化作具象的溫暖,為退休老職工筑起一道堅實的“幸福防線”。時值重陽佳節將至,這場深夜里的搶修故事,再次見證了這群志愿者“有呼必應”承諾,也折射出這座小站跨越時光的溫情力量。
水管突裂,十年號碼成“救命符”
“噗——”10月20日19時30分許,雁石發運站退休職工李阿姨家中,一聲刺耳的悶響劃破夜的靜謐。正俯身洗漱的她,只見衛生間墻角的水管接口驟然崩裂,湍急的自來水如脫韁野馬般噴涌而出,水花四濺間,積水短短幾分鐘就漫過門檻,沿著地磚縫隙向著客廳蔓延。年近七旬的李阿姨腿腳早已不靈便,子女又常年在外奔波,望著不斷上漲的積水在屋內肆意流淌,老人急得額頭冒汗,雙手緊緊攥著衣角在原地踱步,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。慌亂中,指尖觸碰到手機屏幕,腦海中閃過一串熟記于心的數字——那是她存了十年的“雷鋒小站”聯系電話,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,老人顫抖著按下撥號鍵,沙啞的嗓音里滿是無助與焦慮。
志愿紅,十分鐘抵達的“定心丸”
“您別著急,我們馬上出發,10分鐘內到!”電話那頭,傳來志愿者沉穩有力的回應,如同一束光穿透夜色,瞬間穩住了李阿姨慌亂的心緒。
放下電話,“雷鋒小站”的三名志愿者立即拎起沉甸甸的工具包便沖出門外。推開門的剎那,眼前的景象讓幾人不由心頭一沉:衛生間積水已沒過腳踝,冰冷的水順著門縫往外滲,墻角處仍有水流汩汩涌出,志愿者們來不及擦一把汗,麻利地挽起褲腿就扎進水里分工行動。一人快步找到總水閥關閉止水,兩人蹲在水里借著手機閃光燈仔細查看管道破裂情況。微亮的光柱在水汽中晃動,照亮了緊張的搶修現場。
匠心搶修,把安心刻進細節里
狹小的衛生間里,水汽混著汗味彌漫開來,朦朧了視線,也模糊了額角的汗珠。志愿者小林半跪在積水里,褲腿早已濕透貼在腿上,一手牢牢固定住晃動的管道,一手緊握扳手,對著銹跡斑斑的舊接頭緩緩發力,銹渣順著管道縫隙簌簌落在手背、袖口上,他卻渾然不覺,目光始終緊鎖接口處,生怕用力過猛損傷周邊管件。
“慢點擰,先清掉銹跡再卸。”旁邊的同事低聲提醒,兩人配合著用抹布擦去銹跡,一點點將舊接口卸下來。更換新管件時,他們特意在接口處仔細纏了兩層防水膠帶,每一圈都拉緊壓實,安裝完畢又反復用手按壓測試,確認無縫隙、無松動,才稍稍松了口氣。一個多小時后,隨著總水閥緩緩開啟,新管道穩穩淌出清水,再無滲漏痕跡。但志愿者們并未立刻離開,他們拿起拖把,順著積水蔓延的軌跡仔細清理,不放過任何一處水漬;又逐一檢查了廚房水龍頭、陽臺水管的狀況,確保再無隱患后,才放心地收拾工具。“有事隨時打電話,我們24小時都在。”臨行前,志愿者們再三叮囑李阿姨,話語里滿是關切。
接力守護,讓雷鋒精神暖桑榆
“老同志們把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發運站的建設與發展,守護他們的晚年生活,是我們后輩應扛起的責任,更是企業擔當的應有之義。”該站站長謝正文的話語,道出了“雷鋒小站”這份堅守的初心。
時光回溯至十年前,為了讓退休職工安享晚年,該站組建了“雷鋒小站”。從此,一批又一批青年職工接過服務接力棒,把老人的事當成自家事,小站便成了退休職工的“暖心娘家”:幫老人水電維修、陪空巢老人嘮家常、給行動不便的老人代購藥品……十年光陰流轉,小站的志愿者換了一茬又一茬,但“有呼必應、有難必幫”的承諾從未改變,“敬老愛老、無私奉獻”的精神始終傳承。
從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,從日常維護到應急搶修,“雷鋒小站”始終以行動傳遞溫暖,志愿者們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,把貼心服務做進了老人們的心坎里。這場深夜搶修,只是“雷鋒小站”十年服務畫卷中的一隅剪影,卻讓“家”的溫暖在指尖傳遞,讓雷鋒精神在歲月流轉中愈發醇厚。值此重陽將至,這份跨越十年的守護,早已穿越簡單的志愿服務,化作礦山之上最動人的敬老風景,更訴說著新時代礦山人的責任與溫情。(黃云燕)